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线性遗产视角下黄河文化遗产的特征及保护策略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黄河既是一条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河,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与黄河漫长的互动中创造了

黄河既是一条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条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河,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在与黄河漫长的互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文化遗产。

2019年秋,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这既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理念,同时还是黄河文化遗产保护要遵循的科学、高效的保护策略。

但是,长期以来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采取的是点状的、分散保护方式,保护效率不高,效果欠佳,也不利于其整体价值的发挥,笔者从线性遗产视角探讨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问题,希望抛砖引玉,有利于构建与流域自然地理、文化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一、线性遗产视角下黄河文化遗产的特征

(一)线性遗产的概念及类型

线性遗产是由文化线路衍生而来的,是近年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中逐渐兴起的研究领域。所谓线性遗产,指的是“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1]。线性遗产中的线形或带状要素可以是公路、铁路、河流、峡谷,也可以是运河、文化线路等。

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线性遗产,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范围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经济发展、人口迁徙、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过程,不仅具有突出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意义,而且在经济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审美、生态保护、社会促进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我国线性遗产的主要类型包括如下五类,分别是:交通线路,例如丝绸之路、蜀道、崤函古道、京张铁路、万里茶道等;军事工程,例如我国古代诸多王朝出于军事防御的目的,都修建了长城,留下了丰富的遗存等;河流与水利工程,例如长江及其沿线文化带、大运河、都江堰等;重要历史主题事件,例如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徐霞客游历、红军长征等;[2]具有特殊意义的线型空间,例如北京城市中轴线。

(二)黄河文化遗产的特征

1.黄河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时间跨度大,是构成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体量巨大的文化遗产集群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河文化源远流长,在先秦至当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萌生、成长、繁盛、衰落、涅槃崛起,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剖面均产生了大量的文化遗存,见证了黄河流域的发展进程;黄河发源于青海,自西向东穿行9个省区,蜿蜒奔流于中国大陆三大阶梯之上,流域环境复杂多变,囊括河湟文化、秦陇文化、河套文化、中原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等文化区[3],孕育了数量庞大、类型多样、光辉璀璨的文化遗产,是跨越了不同地理单元和文化区系的体量巨大的遗产集群。

2.黄河文化遗产集群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依托的线性要素、呈现和展示的基底背景、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具有相同之处,具有线性遗产的特征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与黄河的互动中创造了数量庞大、异彩纷呈的黄河文化遗产,成为黄河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这些文化遗产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依托的线性要素、呈现和展示的基底背景有着相同的要素——黄河及其自然环境系统,遗产点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不同段落由于自然、人文背景的差异,又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特征、异质性特点和多彩的景观格局,构成了瑰丽多姿的黄河文化遗产带。

3.黄河文化遗产带是囊括自然与人文、涵盖物质与精神、容纳有形与无形、涉及历史与当代等多元要素的、自然与人文融合统一的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源自人文地理学的概念,指的是“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4]。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在处理自然和文化、历史和现时、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时,引入了这一概念,产生了“文化景观”这一遗产类型。简单来说,文化景观可以看作一定时空范围内能够体现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的、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综合体,是由具有基底背景属性和作为物质基础的自然赋存以及人类动态适应自然、人文环境过程中创造的人文景观构成的。

黄河文化遗产带囊括自然与人文,既包括巍峨的山脉峰峦、磅礴的峡谷瀑布、优美的湖泊湿地、广袤的草原绿洲、苍翠的森林幽谷、浩瀚的沙漠戈壁,也包括博大的遗址遗迹、淳朴的民居村落、生动的民俗风情、非凡的建筑设施、悠久的佛塔石窟、璀璨的名城名镇;涵盖物质与精神,既包括民居也包括精湛的民居营造技艺、传统的选址规划方法及“天人合一”的法则理念,既包括传统音乐表演中使用的乐器、过程等物化载体及展现手段,也包括载体与形式之外千锤百炼的技艺、独到的思维方式和广博的精神内涵等;容纳有形与无形,既包括林泉沟壑、奇洞异石、寺庙园林,也包括神话传说、名人轶事、民间故事;涉及历史与当代,既包括自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漫长古代社会的遗存,也包括多灾多难、奋起抗争、探索救国的近代遗存以及共和国建立以来经济社会文化复苏和持续发展繁荣时期各类创造中的典范。可以说,黄河文化遗产带是由多元要素构成的、自然与人文融合统一的文化景观,展现了一幅异彩纷呈的宏伟画卷。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qikandaodu/2021/0709/953.html



上一篇:区块链思维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
下一篇:如何做好电力系统科技档案管理工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投稿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辑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版面费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论文发表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