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线性遗产视角下黄河文化遗产的特征及保护策略(2)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黄河文化遗产的界定及内涵有待深入探讨 在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黄河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是最基本的

二、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黄河文化遗产的界定及内涵有待深入探讨

在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中,“黄河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是最基本的问题,要首先进行界定,从而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但是,学术界至今对这一问题尚缺乏较深入、系统的探讨。关于黄河文化遗产的概念,学者们大多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讨论。从广义上来说,黄河流域所有文化遗产都可以归为黄河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五类:反映黄河历史文明进程的重要遗产、反映黄河盛世文明的都城遗产、反映黄河文化伟大成就的遗产、反映历代黄河变迁与治理成就的遗产以及反映黄河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而狭义上则指水利遗产、漕运遗迹等治理、利用黄河过程中产生的物质遗存和智慧结晶。由于大跨度的时空演变及遗产系统的复杂性,因而仍需继续深入研究黄河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种类、价值等问题。

(二)黄河文化遗产横纵交错的保护体系导致了多头并管、各自为政的弊端

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由多个政府部门主导,责任主体多,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从横向上看,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职能由文物、文化与旅游、建设等多个部门承担;从纵向上看,依照相应行政级别依次实行委托管理,这种“横向分部门、纵向分级别”的横纵交错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多头并管、条块分割的局面,权属不清、政出多门,给管理造成极大的不便,也使得遗产保护利用趋于碎片化,效率和效果有待提升。

(三)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模式有待更新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具体表现为:在空间尺度上从重视文化遗产“点”“面”的保护转向同时重视“线性文化遗产”“大型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要素上从关注单一要素的遗产保护转向同时关注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遗产、文化景观的保护等六个方面。[6]采用系统保护方法对线性遗产进行整体保护,有利于宏观调控和社会资源的集中利用,效果比分散的点状保护更好。[1]欧美国家对线性遗产的关注和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学者将美国的遗产廊道理论①2001年,北京大学的王志芳、孙鹏等发表论文《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中国园林》2001年第5期),介绍了遗产廊道的概念、特点、选择标准、美国在遗产廊道保护方面的立法与管理,并从空间上分析了遗产廊道的构成要素,对其保护规划进行了重点阐述,开启了国内遗产廊道研究的先河。和欧洲的文化线路理念①2005年,李伟、俞孔坚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城市问题》2005年第4期)一文中对文化线路在欧洲的发展历程、概念、特征以及保护中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是国内首篇关于文化线路的学术论文。等大尺度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引入中国,而且研究深度和研究对象不断扩展,为我国线性遗产的研究和保护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当前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的是点状的、区段性的分散模式,缺乏整体、系统的战略和架构,不足以应对遗产要素的多样性、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复杂性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不利于其整体价值的发挥;同时关于黄河文化遗产系统化、整体性保护方面的研究也较为薄弱。

(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合力不足

公众参与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多国家已认识到其积极作用并采取了诸多引导措施。在我国,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状况已经有所改观,但参与形式单一、深度不够[7],缺乏遗产社团组织、在遗产保护事务中缺少话语权[8],系统性、可持续性不足,也没能从根本上激发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内生动力和真正提升其参与能力。在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不足限制了其保护效果、效率以及高质量发展。

三、线性遗产视角下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线性遗产是由诸多点状遗产以及其他文化要素、非文化要素组成的共同体,是一个狭长的遗产区域。其保护不仅可以采用点状遗产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同时更注重整体的关联与动态平衡。以线性遗产的视角看待黄河文化遗产,有利于形成系统整体的保护模式和工作机制,有利于提高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和保护效果。

(一)设置专门的黄河文化遗产管理机构

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整体战略,科学、协同、高效的管理体制至关重要。为避免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中由于分部门管理带来的各自为政,形成整体保护和统一管理的工作基础,有必要设置专门的黄河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从而突破条块分割、多头并管的局面,整体协调、集中优势、统一规划。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qikandaodu/2021/0709/953.html



上一篇:区块链思维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
下一篇:如何做好电力系统科技档案管理工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投稿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辑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版面费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论文发表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