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苏东林:“电磁女侦探”铸就领域巾帼担当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苏东林,女,1960年3月出生,山东莱芜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苏东林先后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美

苏东林,女,1960年3月出生,山东莱芜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苏东林先后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苏东林的研究方向包括电磁兼容理论与应用、抗干扰理论与应用、射频微波电路与系统、新型飞行器载共形/共用/小型化天线等。先后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防科工委“511人才工程”学术学科带头人、国防科技工业与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担任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副主任委员、电磁环境效应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IEEE-AP北京分会主席、URSI-B中国分会主席等。

苏东林长期从事电磁兼容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她领导团队开创出电磁兼容自顶向下量化仿真设计检测评估这一学科方向,承担系统级电磁兼容理论与方法、设计与评估、实验系统研制、电磁兼容实验检测、电磁兼容问题解决方法等科研任务。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持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研究等20多项。

被称为“电磁女侦探”的北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苏东林,多年来,在电磁兼容理论及应用方面潜心研究,曾主持过10多项国家重点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急需,带领团队做出了重大贡献。要明白她的事业有多重要,她的成就为何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让我们从电磁兼容的基本内涵说起。

所谓电磁兼容,是指使用电磁频谱工作的工业产品在电磁环境中实现自身功能的一种状态。这里的工业产品主要指电子电气产品,包括装置、装备和系统;此类产品,无论规模大小,复杂程度差异,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子信号或电磁发射,同时又可能受到来自环境的影响,即电磁干扰。

而电磁环境,又可大致分为两类:电磁背景环境与电磁威胁环境。后者特指把电磁波当作武器,对敌方装备进行有针对性的电磁压制或干扰,使其不能正常工作或完全失效,已成为现代战争中电子战的基本手段。我们姑且不谈此类环境。电磁背景环境则主要源于大量使用的各式电子电气产品,主要表现形式是使用时产生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在现代社会中,电磁背景环境是如此之强大、之复杂,我们身边充斥着挥之不去的电磁波,已经没有什么纯净的空间了。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发展及其在高速通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各类装备面临着严峻的电磁安全问题,突破传统思维和方法束缚,建立电磁环境效应与防护新理论,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器件,提升我国信息电子及其应用的电磁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制衡能力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苏东林院士这样说。

她带领科研团队研发了电磁兼容性工程设计评估系统和多平台级外场测试系统,并在陆海空天电领域规模化应用,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苏东林院士认为,“信息与通信网络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是保障国民经济、关乎国家安全的重大设施,关系到国家的金融环境、意识形态、政治氛围等多个方面;也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的核心子平台,关乎电力、石油、通信、交通、食品、医疗等相互依存的国计民生领域。”她举例说,智能电网以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为基础,通过先进传感、测量、控制技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的目标。泛在电力物联网更依赖通信网及其支撑下的大数据、人工智能。

但信息与通信网络具有高速率、高灵敏度、低电压的特点,容易受到电磁干扰或者破坏。强电磁脉冲对信息与通信网络具有多等级威胁、多层级作用,可能造成电力保护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卫星失效。因此,强电磁脉冲是电力、电信、交通、金融、国防等重大设施网络的现实威胁,容易引发连锁失效且无法短期恢复,导致经济运行能力大幅下降,甚至造成国家陷入瘫痪的风险。

“许多国家都加强了对信息网络安全的研究。美国的系统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用了20年时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制定了国家级规划。我国从2014年组织了复杂电磁环境效应设计技术战略研讨会开始,已经过20余次的调研、考察,14次学术交流和专题研讨,形成了16份研究报告和建议,急需探索网络的电磁脉冲动力学规律等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于2007年提出解决敏感度数据匮乏问题的对策,自主研制传导敏感度多频快速测试仪器,发明了时域传导敏感性测试系统架构和双高斯脉冲和高斯偶脉冲互补的激励源,可有效捕捉敏感现象。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研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zonghexinwen/2020/0928/530.html



上一篇:电力系统为什么要进行无功功率补偿?如何补偿
下一篇:上海首个5G配电网控制保护应用完成测试 极大提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投稿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辑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版面费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论文发表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