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新型电力系统启动高质量发展引擎(2)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9-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区域均衡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杨良松(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际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长期以来,地理

  区域均衡发展迎来重要机遇

  杨良松(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际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长期以来,地理位置、气候、交通、历史人文等多方面原因造成西部产业基础薄弱。国家通过西部大开发、扶贫等战略举措,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优惠政策有效带动了地区发展,缩小了东西部差距,但真正解决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是要靠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

  加快产业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利用好资源优势。过去有一个成功经验,西部利用人力成本优势配合优惠政策,吸引部分制造业从东部转移,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有效地带动了部分西部地区,尤其是成都、西安等大中城市的发展。但也要看到,当前传统产业格局已基本形成,企业搬迁成本大,要寻找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建立能够覆盖大多数地区的完整产业链,才能真正带动西部发展。清洁能源,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西北地区的光照时间、风力条件,西南地区的水利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非常适合集中开发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从国家的整体能源战略来看,未来东部地区用电需求建议采取“身边取”和“远方来”并举的方式,即在东部地区就近发展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风电,同时西部大规模开发光伏、风电、水电,通过西电东送满足东部的部分用电需求。按照整体规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完成光伏、风电累计装机12亿千瓦的目标,而目前装机量刚超过5亿千瓦,要实现碳达峰目标,未来几年将加速推进光伏、风电项目建设,这给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契机。

  光伏、风电项目建设有利于吸引投资,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于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以在青海省贫困地区开发光伏电站为例,一个1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建设周期在3个月内,投资金额在6亿元至7亿元,每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5亿千瓦时,平均收益率能达到6%左右,可以节约标准煤5万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0万吨,带动贫困人口户均年收入增长超过3000元。仅一个青海省,未来十年规划的光伏装机量有84吉瓦,相当于新建840个上例规模的光伏电站,整个西部地区,此类项目开发空间之大,收益之大,令人振奋。

  未来,西部地区应利用资源和应用场景优势,加速向清洁能源产业上下游拓展,推动硅晶新材料、电池、光伏组件等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同时带动特高压输电、大规模储能等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形成全产业链布局,让清洁能源产业在西部地区扎根、坐实,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问题。

  主持人:推动能源清洁利用和低碳转型要秉持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根据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实,您认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路径?

  寻找最佳技术路径

  汤广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我国实现能源转型,依靠两个替代。一是电源侧最大限度使用清洁能源发电来替代传统能源发电,二是能源消费侧最大限度用电能替代,比如推动电动汽车使用。现行电力系统以稳定的火力发电为主导,只能承受30%左右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极为迫切。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从一开始就做好统筹规划。现行电力系统以稳定的火力发电为主体,是一个灵活度较差的刚性系统,而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特征,需要对现行电力系统做出大的调整。

  为了适应高比例清洁能源发电的特性,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上要突出灵活性和柔性化。灵活的发电方式需要灵活的电力系统作为支撑。我国未来的能源体系将以清洁能源为主体,水电、煤电、气电和核能等为补充,特别是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煤电和气电,将成为补偿风电、光电间歇性的重要手段。电力系统的柔性化则是指广泛运用以柔性直流输电为代表的柔性输电方式。柔性直流技术就像一个完全可控的水泵,能够精准控制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流量,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柔性化改造,可以让调控更加灵活,可以在大规模接入清洁能源时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满足大规模储能需求。近年来,受清洁能源开发带动,建设周期短、灵活性强的电化储能产业也迎来飞速发展。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经济成本高等因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化储能仍无法实现规模化灵活调节电源,不能完全满足储能需求。因此,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储能成为大规模灵活电源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采用柔性输电等技术,将数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风电、光伏、水电等通过柔性直流输电联通起来,彼此互为补充,发挥电力系统时空互补和多能互补的间接储能作用,实现电能稳定输出。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zonghexinwen/2021/0909/1011.html



上一篇:南瑞集团-西安交大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揭
下一篇:电力监控在四八一厂122项目10KV变电所的应用—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投稿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辑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版面费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论文发表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