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国电南瑞梁顺:新型电力系统下配网侧解决方案(2)

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解决方案 下面的介绍的主要是我们正在探讨研究和部分已实践的解决方案。一个是设备数字化。结合电力传感器、无线传感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

解决方案

下面的介绍的主要是我们正在探讨研究和部分已实践的解决方案。一个是设备数字化。结合电力传感器、无线传感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技术,打造智能化的感知设备,实现配电设备数字化转型。

实现了设备运行状态和设备本体状态的全景感知以后,需要对这个设备的状态进行综合的评估,通过构建知识图谱,去构建一个完整的对这个设备本体状态和运行状态的状态评估,为后续的设备精益化运维构建基础。

当前大家都在强调数字化班组建设,面对配网点多面广、设备庞杂、人力资源不足的特点,并且配网的运维人员水平,要应对现在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快速发展存在不足。我们需要借助移动APP办公手段,去实现实现设备状态实时监测、故障信息即时掌握。

基于现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逐步通过配电物联网平台,实现物联网架构下的配电主站全面云化和微服务化,实现配电物联区域的全景设备和数据的管控。

配网的智慧大脑,在今年江苏、浙江都有应用,基于大数据、虚拟化、语音识别,自动学习等技术,提升运行维护人员和调度管理人员在操作控制、决策指挥等方面的能力,真正做到系统为我所用,信息为我所用。借助于现在的各类云计算、语音识别等等这些新的技术,我们更多的是希望把这些新的技术能够真正的用到生产运营管理中,解放我们的双手,解放我们的大脑。

在配电网弹性和韧性提升方面我们有这样的构想,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分成两大类,一个是中压合环,满足高科技产业、金融中心等重要用户对配网可靠性的严苛需求。另一个是低压的柔性互联,实现台区间动态增容、能量互济。

如何利用分布式电源实现对配电网的主动支撑,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开展互动主体可调度潜力分析,充分利用用户沉睡的可调资源,解决多元互动主体可调控裕度范围判定和经济用能分析问题。

在灾害应急响应方面,我们需要基于标准化图模创建、物联统一接入、创新移动智能运维方法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决策分析方法,实现山林场景下山火应急规避决策和控制。

这是这几年各地一直在做的智能配电站房、智能井盖的建设,都是基于配网设备精益化运维,提升配网的韧性和弹性。

这是利用5G、北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出配电网高精度同步采样、快速差动保护、基于神经网络的多维多层单相接地算法,实现有源配电网的多重保护。

碳中和能力的提升。前面所提到的配电网在向有源配电网演进,我们首先要对配电网运行状态全面掌控和精准控制,优化电网运行,包括经济运行、安全运行和绿色运行等方式。

需求侧的响应,需求响应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现在的“双碳”目标之下,我们所提到的产销定义的模糊化和源荷界限的模糊化,它对需求响应的算法和考虑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虚拟电厂,需要将分布式电源、储能、柔性负荷等众多可调节资源聚合起来,作为整体对外参与电网调度和电力交易,这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3060将带来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储能,配电网将逐步演化成公网、微电网、微能网多者并存的形态,对于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内部的运行控制也需要纳入到我们的管控范围里面去。

台区分布式储能。现在更多的是为了保电,为了协调区域平衡,去做的分布式储能。我们能看到一个已经很明晰的需求,一个是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同时随着电动汽车的价格降低,比如现象级的五菱宏光神车,3万块钱的一辆电动汽车就可以开回去,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会逐步上升。二是后期,我们相信峰谷价差会逐步拉大,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城镇、乡村,对于电动汽车的需求会越来越大。随着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进一步优化,我们会看到一个很明确的业务需求,那就是很多家庭有可能会花三万五万块钱买回来新能源汽车,通过夜间充电,白天放电的形式,实现盈利,同时满足电网削峰填谷、移峰错峰的需求。对于这类既分散又无序的分布式储能用户,如何去调控、如何去管理这是我们以后要研究的一个方向。

因为时间有限,今天和大家分享了一下我们在“双碳”目标和“双高”目标下,对于未来配电网的思考和研究。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大家多批评指正。谢谢。

文章来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网址: http://www.dlxtbhykzzz.cn/zonghexinwen/2021/0610/917.html



上一篇:舒印彪: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
下一篇:兰州先行电力:农村发电系统的新能源开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投稿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编辑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版面费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论文发表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